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但“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并非原文,而是现代人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引申表达。其含义大致为:对他人要真诚地给予赞美和肯定(诚于嘉许),在评价别人时要宽容、大度(宽于称道)。这是一种提倡包容与善意的人际交往态度。
2.
“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八个字,听起来像是某种处世哲学,却并非出自古籍原文,而是当代人对传统智慧的提炼与再创造。它传递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以真诚之心去欣赏他人的优点,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人的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习惯性地挑剔、批评,甚至对别人的成就也心生嫉妒;而另一些人则更愿意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愿意给予鼓励和认可。前者可能赢得一时的“正确”,但后者却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尊重与信任。
“诚于嘉许”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发现并表达对他人的欣赏。不是为了讨好,而是出于真心。当一个人感受到被理解、被肯定时,他的内心会更加温暖,也会更愿意去付出与合作。这种正向反馈,往往能激发更大的潜力。
而“宽于称道”则强调的是包容与谦逊。在评价他人时,不轻易下定论,不苛责,也不急于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局限,与其一味指责,不如多一些理解和耐心。真正的成熟,是在看清真相之后,依然选择温柔以待。
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自我修养。当我们对自己也保持一份宽容,不再苛求完美,反而更容易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力量。
“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虽然不是古文中的原句,但它所传达的理念,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仁爱”与“中庸”的延续。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真诚与宽容的心,或许才是最难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