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什么意思】“趾高气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
一、成语解释
出处: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今君之齿,未及壮也,而多行不义,无以立身,是故君子耻之。今吾子之言,若此,则是足下之志,不在于此也。吾闻之,‘趾高气扬’,必有大过。”
字面意思:脚高高地抬起,气势高昂。
比喻意义: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神气十足的样子。
二、用法与常见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形容人自满或炫耀 | 他因为这次成功而趾高气扬,看不起别人。 |
描述态度傲慢 | 面对批评,他依然趾高气扬,毫无悔意。 |
用于讽刺或批评 | 这种趾高气扬的态度,让人非常反感。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傲慢自大、得意洋洋、目中无人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头认错、低调内敛 |
四、注意事项
1. 感情色彩: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带有讽刺意味。
2.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不适用于物体。
3. 使用场合: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口语中也可使用,但需注意语气。
五、总结
“趾高气扬”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状态。它来源于古代文献,现广泛用于现代汉语中,尤其在描述人的态度和行为时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在使用时应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误用。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情感色彩 |
趾高气扬 | 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 《左传》 | 形容态度或行为 | 贬义 |
如你有其他成语想了解,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