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成语脍炙人口中的脍炙原本是什么意思

2025-09-20 01:52:25

问题描述:

成语脍炙人口中的脍炙原本是什么意思,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01:52:25

成语脍炙人口中的脍炙原本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脍炙人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脍炙”二字的本义,甚至误以为是“美味可口”的意思。其实,“脍炙”原意并非如此,它有着更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释义

“脍炙人口”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重赠元秘书》:“诗成珠玉在挥毫,诵得脍炙人口。”意思是说诗文写得好,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像美食一样令人喜爱。

但“脍炙”二字本身并不是指食物,而是古代两种烹饪方式的合称。

二、“脍”与“炙”的原始含义

字词 原始含义 说明
切细的肉 古代将生肉切成薄片,称为“脍”,常见于贵族饮食中,如《论语》中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烤肉 “炙”是指用火烤制的肉类,如“炙肉”或“烤肉”,是古代常见的烹饪方式之一。

因此,“脍炙”最初指的是精细切制的生肉和烤肉,都是当时上层社会喜爱的美食。后来,人们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作品精彩、广受赞誉,就像美食一样让人津津乐道。

三、演变过程

从字面意义到引申义,成语“脍炙人口”的演变体现了汉语中“借喻”手法的运用:

- 本义:脍(生肉)与炙(烤肉),均为美食。

- 引申义:因美味而被广泛传颂,后引申为作品或言论受到大众欢迎、广为流传。

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正是中文成语的一大特色。

四、总结

成语“脍炙人口”虽然现在多用于形容作品受欢迎,但其本义却与“美味”有关。“脍”指切细的肉,“炙”指烤肉,二者皆为古代贵族饮食中的佳肴。随着语言的发展,“脍炙”逐渐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最终演变为形容作品精彩、广为流传的成语。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脍炙人口
原始含义 脍(生肉)、炙(烤肉),均为古代美食
引申义 形容作品或言论广受欢迎、流传广泛
文化背景 源自古代饮食文化,后演变为文学修辞
使用场景 多用于评价文章、艺术作品等受欢迎程度

通过了解“脍炙”的本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避免误解其原本的意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