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杨贯虱意思和来源是什么】“穿杨贯虱”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射箭技术非常高超,能够精准地命中目标。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武艺的精湛,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穿杨贯虱 |
拼音 | chuān yáng guàn shī |
含义 | 形容射箭技术高超,能准确击中目标,甚至穿透杨树叶子并穿过虱子的翅膀。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 |
近义词 |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无虚发 |
反义词 | 一箭无功、百不一中 |
二、成语来源
“穿杨贯虱”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记载。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田忌与孙膑的故事。其中提到,田忌的门客中有一位名叫公孙衍的人,他擅长射箭,曾有一次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树上的叶子,并且还能穿透一只正在飞翔的虱子的翅膀,技艺之高令人惊叹。
后来,“穿杨贯虱”便成为形容射术高超的典故,常被用来比喻技艺精湛、精准无误。
三、文化意义
“穿杨贯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还承载了古代对武艺的推崇和对技艺追求的精神。在古代,射箭不仅是军事技能,也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内容之一。因此,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人对完美技艺的向往和尊重。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穿杨贯虱”虽然不再用于实际的射箭场合,但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仍常被引用,以突出人物的高超技艺或精准判断力。例如,在描写英雄人物时,常常会用“穿杨贯虱”来形容其非凡的能力。
总结
“穿杨贯虱”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源自古代射箭技艺的高超表现,象征着精准与技艺的完美结合。通过了解它的含义与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技艺追求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