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的意思】“飞扬跋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表现出一种狂妄、傲慢、不拘小节甚至有些霸道的特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并不完全清楚。
一、成语解析
出处:
“飞扬跋扈”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为人多智,善谋略,性刚直,不阿权贵,时人称其‘飞扬跋扈’。”
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形容人性格或行为的常用成语。
字面意思:
- 飞扬:指举止轻浮、不稳重;
- 跋扈:意为专横、霸道。
整体含义:
形容一个人性格张扬、态度傲慢、行为不羁,有时带有贬义,表示此人不够谦逊或过于自我。
二、常见用法与语境
|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 描述人物性格 | 他从小就飞扬跋扈,从不听别人劝告。 |
| 批评行为方式 | 这种飞扬跋扈的态度让人难以接受。 |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描写主角性格时,常会用到“飞扬跋扈”来突出其个性。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傲慢无礼、盛气凌人、目中无人 |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温顺听话、低调内敛 |
四、注意事项
1. 语气色彩: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贬义场合,不宜用于正面评价。
2.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形容成年人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不适合用于儿童。
3. 搭配使用:常与“态度”、“行为”、“性格”等词搭配使用。
五、总结
“飞扬跋扈”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表现出一种张扬、傲慢、不拘小节的特点。虽然它有一定的贬义,但在文学或日常表达中,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理解它的准确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恰当地运用这一成语。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飞扬跋扈 |
| 含义 | 形容人性格张扬、傲慢、霸道 |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 用法 | 描述性格、批评行为 |
| 近义词 | 傲慢无礼、盛气凌人 |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调内敛 |
| 注意事项 | 多用于贬义,不宜用于正面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