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水仙原文及翻译】《闲情偶寄》是清代文人李渔所著的一部生活艺术类笔记,内容涵盖戏曲、园林、饮食、养生等多个方面,语言雅致,富有生活情趣。其中,“水仙”一节主要讲述水仙花的栽培、观赏与文化意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独特审美。
一、原文节选(出自《闲情偶寄·水仙》)
> 水仙,草本也,其形似蒜,其色如玉,其香清幽,其性耐寒。种之于盆,不假他物,而能自成一景。余尝见人家以瓷盆蓄之,置诸几案之间,虽无花,亦可赏其叶;及至花开,则清香远溢,令人神清气爽。然水仙之妙,在其不争不艳,独守孤芳,此真高士之品也。
二、翻译与解析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水仙,草本也,其形似蒜,其色如玉,其香清幽,其性耐寒。 | 水仙是一种草本植物,形状像大蒜,颜色如同玉石,香气清幽,天性耐寒。 | 李渔从外形、颜色、香气和生长特性四个方面介绍水仙的特点。 |
种之于盆,不假他物,而能自成一景。 | 将它种在盆中,不需要其他东西,也能自成一景。 | 强调水仙的独立性和观赏价值,无需过多装饰即可成为一道风景。 |
余尝见人家以瓷盆蓄之,置诸几案之间,虽无花,亦可赏其叶; | 我曾见过别人用瓷盆种植水仙,放在案几上,即使没有开花,也可以欣赏它的叶子; | 描述水仙在未开花时的观赏价值,体现其四季皆宜的特点。 |
及至花开,则清香远溢,令人神清气爽。 | 等到花开时,香气远播,使人精神清爽。 | 表达水仙盛开时带来的愉悦感受,突出其香味的独特之处。 |
然水仙之妙,在其不争不艳,独守孤芳,此真高士之品也。 | 然而水仙的妙处在于它不争不艳,独自守住自己的芬芳,这才是真正的高士之品。 | 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水仙人格化的品格,表达对高洁、淡泊之人的赞美。 |
三、总结
《闲情偶寄·水仙》一文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李渔不仅从科学角度介绍了水仙的栽培方式和观赏价值,更借水仙之“不争不艳”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推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李渔并非只关注表面的风雅,而是将生活与精神追求紧密结合,体现出一种“闲中有道”的生活哲学。水仙作为文中主角,不仅是植物,更是文人精神的象征。
四、结语
《闲情偶寄·水仙》虽为一篇小品文,却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它不仅是一篇关于水仙的描写,更是一段关于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读此文,或许能让我们重新审视“闲情”的价值,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在静谧中体会心灵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