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是什么意思啊精神矍铄成语意思出处介绍】一、
“精神矍铄”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饱满、气色红润、精力充沛。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具有褒义色彩。在现代汉语中,“精神矍铄”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以及新闻报道中,尤其在描述年长者时使用较多。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出处,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含义 | 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饱满、气色好、精力充沛。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老年人,表示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 |
出处 | 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善识人,能得士心。……虽年老,精神矍铄。” |
例句 | 老张虽然七十岁了,但精神矍铄,每天还坚持锻炼身体。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神采奕奕 |
反义词 | 面黄肌瘦、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
使用场合 | 日常口语、书面语、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 |
注意事项 | 一般不用于年轻人,以免造成误解或不恰当的表达。 |
三、结语
“精神矍铄”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老年人健康与精神状态的尊重与赞赏。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既能准确表达对长辈的敬意,也能让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精神矍铄”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