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老骥伏枥是什么意思】“老骥伏枥”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原意是说一匹年老的骏马虽然伏在马槽旁,但仍然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后用来比喻人虽年老,但仍怀有远大的抱负和不屈的精神。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老骥伏枥 |
| 拼音 | lǎo jì fú lì |
| 出处 | 曹操《龟虽寿》 |
| 字面意思 | 年老的骏马伏在马槽边 |
| 引申义 | 虽年老仍怀有壮志 |
| 使用场景 | 形容老年人依然有理想、有追求 |
| 情感色彩 | 积极向上、励志 |
二、词语来源与背景
“老骥伏枥”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的诗人曹操的诗作中。曹操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依然胸怀大志,想要统一中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用“老骥伏枥”来表达自己虽已年迈,但志向未减,精神依旧昂扬。
这句诗不仅是对自身状态的写照,也成为了后世许多人在面对年龄增长时的一种精神激励。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老骥伏枥”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年纪虽大,但依然保持进取心、积极生活的人。比如:
- 一位退休的老教授仍在坚持科研;
- 一位年长的企业家仍在创业;
- 一位老人依然坚持学习新技能。
这些人都可以用“老骥伏枥”来形容他们的精神状态。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壮心不已、老当益壮、矢志不渝 |
| 反义词 | 老气横秋、心灰意冷、安于现状 |
五、总结
“老骥伏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限制梦想的障碍,只要心中有志,哪怕年事已高,也能继续前行。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压力与挑战时,更能激发人们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