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珊是什么意思】“阑珊”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或日常表达中,用来形容事物逐渐衰落、暗淡或冷清的状态。这个词在诗词、散文中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一、总结
“阑珊”原意为“将尽、将熄”,引申为事物由盛转衰、情绪由浓转淡的状态。它常用于描述夜晚的灯火渐暗、心情低落、景象萧条等情境。以下是关于“阑珊”的详细解释与用法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将尽、将熄”,后引申为事物逐渐衰落、暗淡或冷清的状态。 |
出处 | 多见于古诗词,如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用法 | 常用于描写环境、情绪、氛围的衰落或冷清。 |
情感色彩 | 带有淡淡的哀愁或孤寂感,多用于抒情或写景。 |
近义词 | 萧索、凄凉、冷清、黯淡 |
反义词 | 繁华、热闹、明亮、兴盛 |
二、具体用法举例
1. 描写环境
- “街灯渐次熄灭,城市渐渐阑珊。”
- “夜色阑珊,只有几盏孤灯仍在闪烁。”
2. 表达情绪
- “他的心事阑珊,不愿再提往事。”
- “她望着窗外,心中一片阑珊。”
3. 文学引用
- 白居易《琵琶行》中“梦啼妆泪红阑干”中的“阑干”即“阑珊”之意,形容泪水纵横,情绪低落。
三、小结
“阑珊”虽是一个简短的词语,但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意境。它不仅是一种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理解“阑珊”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古诗文中的情感层次和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