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涕的意思】“浊涕”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诗词或文言文中。它字面意思是“浑浊的鼻涕”,但其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以下是对“浊涕”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义解析
“浊”意为浑浊、不清澈;“涕”指眼泪或鼻涕。因此,“浊涕”字面意思是“浑浊的鼻涕”。但在古文中,它常被用来表达悲伤、忧愁的情绪,尤其是因感伤、思乡、离别等情绪而流泪或流鼻涕。
二、常见用法与出处
出处 | 作者 | 原文 | 释义 |
《诗经·小雅·采薇》 | 无名氏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虽未直接出现“浊涕”,但表达了深切的哀伤,可引申为“浊涕”之情感基础。 |
杜甫《登高》 | 杜甫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此处“浊酒”虽非“浊涕”,但“浊”字有相似意境,表达人生困顿、情绪低落。 |
白居易《长恨歌》 | 白居易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表达了深沉的哀怨,与“浊涕”所传达的情感相近。 |
三、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学中,“浊涕”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它常常出现在诗人表达思乡、怀旧、离别、忧国等情绪时,成为一种情感符号。
例如,当游子远行、思乡情切时,可能会“泪如雨下”,也可说“浊涕横流”,以此表现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四、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浊涕”已较少单独使用,更多是作为文学词汇出现在古文阅读或诗词赏析中。但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仍会用“浊涕”来形容人的情绪状态,如“他望着远方,浊涕难收”。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浑浊的鼻涕,常用于表达悲伤、忧愁之情 |
文学用途 | 多见于古诗文,象征情感的外化 |
情感色彩 | 悲伤、哀痛、思乡、离别等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用于文学分析或文艺作品中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浊涕”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更是古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关注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