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之质是什么意思】“蒲柳之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体质虚弱、性格柔弱或能力不足。该词源于古代对植物的比喻,蒲柳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其枝叶柔软、易折,常用来象征人的体弱或意志不坚。
一、
“蒲柳之质”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原意是指蒲柳这种植物质地柔软、容易折断,后引申为形容人的身体素质差、性格软弱或能力不足。这一词语多用于贬义,带有批评或自谦的意味。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描述某人缺乏坚韧精神或抗压能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蒲柳之质 |
拼音 | pú liǔ zhī zhì |
出处 | 古代文学作品(如《世说新语》等) |
字面意思 | 蒲柳的质地,指柔软、易折的植物材质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身体虚弱、性格柔弱或能力不足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言文中,也见于现代文学 |
情感色彩 | 贬义,有时带自谦意味 |
近义词 | 体弱多病、软弱无能、不堪大用 |
反义词 | 铁骨铮铮、坚强有力、刚毅不屈 |
三、使用示例
- 他从小体弱多病,被人称为“蒲柳之质”,难以承担重任。
- 在职场中,领导更青睐那些有担当、不畏艰难的人,而非“蒲柳之质”的员工。
四、结语
“蒲柳之质”虽是古语,但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注重自身修养与体能的锻炼,避免成为“蒲柳之质”。同时,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它也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表达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