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名词解释】“金科玉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规则、原则或标准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不可动摇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那些被广泛认可、不容置疑的行为规范或法律条文。
一、
“金科玉律”原意是指用黄金铸成的法令,玉石雕成的法规,比喻极其珍贵、不可更改的法律或规章。后来引申为对某种原则、规定、制度的高度肯定和尊重,强调其神圣性与不可违背性。
该词多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律、政策、道德规范等领域,表达对某种规则的高度重视。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某些行业标准、社会共识或普遍接受的真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金科玉律 |
拼音 | jīn kē yù lǜ |
出处 | 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夫不教而诛,则刑繁而民不畏;教而不诛,则政废而民不从。故王者之制法,……令之以礼,齐之以刑,然后百姓有畏而知义。”后世引申为“金科玉律”。 |
字面意思 | 用黄金铸造的法律,用玉石雕刻的法令,象征极为珍贵、不可更改的制度。 |
引申含义 | 形容具有高度权威性、不可动摇的原则、规定或法律。 |
使用场合 | 法律、政策、道德规范、行业标准等正式、严肃的领域。 |
近义词 | 不可更改、铁律、铁则、至高无上 |
反义词 | 可变通、灵活、弹性、非强制性 |
常见搭配 | “这是行业的金科玉律”、“他始终遵循着这条金科玉律” |
三、结语
“金科玉律”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体现了人们对某些规则和原则的尊重与信任。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职业道德,都离不开这种“金科玉律”的精神支撑。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沟通与写作中更加准确地传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