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前马后是什么意思】“鞍前马后”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快、尽心尽力地为他人服务,常常在别人身边忙碌,不辞辛劳。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下属对上级的忠诚和服侍,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认真、细致、不计得失。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鞍前马后 |
拼音 | ān qián mǎ hòu |
出处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提到“鞍前马后”,表示对刘备的忠诚与服侍。 |
释义 | 形容人在别人身边辛苦奔波、尽心尽力地工作或服务。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勤勉、忠诚或服务精神,也可带点贬义,指过于谄媚。 |
近义词 | 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鞍马劳顿 |
反义词 | 悠闲自在、袖手旁观、敷衍了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员工总是鞍前马后地为领导准备材料,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 |
家庭关系 | 孩子鞍前马后地照顾生病的父母,让人感动。 |
历史小说 | 在古代,侍从鞍前马后地跟随将军征战,忠心耿耿。 |
三、总结
“鞍前马后”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他人身边默默付出、尽心尽力的精神。它既可以是褒义,表达对忠诚与勤奋的赞美;也可以带有轻微的贬义,暗示过于讨好或没有主见。在现代语境中,更多用于正面评价,尤其是在职场或家庭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文化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