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的意思是什么】“靡靡之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音乐或语言软弱无力、缺乏力度,甚至带有颓废、消极的意味。这个词语在古代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健康、低俗或让人沉迷的音乐或言论,有时也带有道德评判的色彩。
一、词语解析
- 词义:指声音柔弱、令人感到疲倦或沉溺的音乐或语言。
- 来源:最早出自《左传》,后被广泛用于文学和历史语境中。
- 用法:多用于批评某些艺术形式或言论缺乏积极意义,容易让人堕落。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 |
结构 | “靡靡”表示柔弱、无力;“音”指声音、音乐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人使子展告于晋曰:‘……’”(虽未直接出现,但“靡靡之音”一词在后世文献中常见) |
引申义 | 指内容空洞、无实质意义的语言或行为 |
感情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合 | 批评音乐、文学、言论等具有负面导向的内容 |
三、相关例句
1. 这首歌旋律虽然动听,但歌词内容空洞,实属靡靡之音。
2. 古人常以“靡靡之音”警示人们不要沉迷于享乐与虚幻之中。
四、总结
“靡靡之音”原指声音柔弱无力,后来引申为对内容空洞、缺乏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或言论的批评。在现代语境中,它常用于提醒人们关注文化产品的质量与社会价值,避免被低俗或消极的内容所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演变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