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声屏气是什么意思】“敛声屏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紧张、害怕或极度专注而不敢说话、不敢呼吸,表现出一种极为谨慎、压抑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面对某种压力、危险或重要场合时的心理状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敛声屏气 |
拼音 | liǎn shēng bǐng qì |
出处 | 出自《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 |
释义 | 收敛声音,屏住呼吸,形容极度紧张、害怕或专注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表现,如恐惧、紧张、敬畏等 |
近义词 | 胆战心惊、噤若寒蝉、屏息凝神 |
反义词 | 喋喋不休、大声喧哗、无所顾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恐怖氛围中 | 一个人在黑暗中听到奇怪的声音,吓得敛声屏气,不敢动弹 |
面对权威 | 在领导面前,员工因紧张而敛声屏气,不敢多言 |
紧急情况 | 火灾发生时,人们因恐慌而敛声屏气,不敢大声呼救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1: “他敛声屏气地听老师讲课。”
✅ 正确:如果学生是因为紧张或害怕而不敢说话,可以使用。但如果是认真听讲,则建议使用“专心致志”等更合适的词语。
- 误用2: “她敛声屏气地笑了。”
❌ 错误:笑是表达情绪的动作,和“敛声屏气”的压抑感不符。
四、总结
“敛声屏气”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绘人在紧张、恐惧或极度专注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文成语在表达细腻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以确保表达准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