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全诗】《黑云翻墨未遮山》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题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中“黑云翻墨未遮山”是该诗的开头一句。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西湖在骤雨初来时的壮观景象,语言生动、画面感强,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一、诗歌简介
原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北宋)
创作时间:约1073年
体裁:七言绝句
内容主题:描写夏日西湖在骤雨中的自然景色
二、诗歌原文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
此诗通过四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在暴雨前后的变化。第一句写乌云翻滚,但尚未完全遮住山峦;第二句写雨点如珠子般跳动,纷纷落入船中;第三句写狂风突然吹散乌云;最后一句写雨后湖面平静如天,意境开阔。
四、表格对比分析
诗句 | 字面意思 | 意象与情感 | 修辞手法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但还未完全遮住山 | 乌云密布,但仍有山可见,表现雨势将至 | 比喻(黑云比作翻墨)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雨点如白色珍珠,纷纷跳入船中 | 雨势猛烈,富有动感 | 拟人(跳珠)、比喻(白雨)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突然一阵大风吹散了乌云 | 风势强劲,天气突变 | 动态描写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雨后湖面平静如天空 | 心情舒畅,景色空灵 | 比喻(水如天) |
五、艺术特色总结
- 画面感强:通过“黑云”、“白雨”、“卷地风”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动态的雨景图。
- 语言简练:四句诗仅28字,却包含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 情感转变:从乌云密布到雨过天晴,表现出情绪由压抑到豁然开朗的变化。
- 自然与人文结合:既写自然景象,也体现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六、结语
《黑云翻墨未遮山》虽为一首小诗,却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审美。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心境的表达,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