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困鸡群汉语大词典】“鹤困鸡群”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篇。原意是说一只高贵的鹤被困在鸡群中,显得格格不入,无法展现其真正的价值与风采。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有才华、有抱负的人身处低劣或平庸的环境中,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被误解或忽视。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鹤困鸡群 |
出处 | 《庄子·秋水》 |
释义 | 比喻有才华的人被埋没于平庸的环境中,难以施展才能 |
近义词 | 怀才不遇、明珠暗投 |
反义词 | 良禽择木、凤栖梧桐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才被压抑或环境不匹配的情况 |
例句 | 他虽才华横溢,却因身处基层,始终未能施展抱负,实属鹤困鸡群 |
二、成语的文化内涵
“鹤困鸡群”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和环境适应的思考。在古代,许多贤能之士因政治环境、社会结构或个人际遇而不得志,他们就像鹤一样高洁、出众,却被迫与鸡群为伍,无法实现自身的理想。
这一成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识人”和“用才”的重视。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若不能被识别和重用,就可能被埋没,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遗憾。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鹤困鸡群”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职场、学术还是艺术领域,都存在人才被忽视、被低估的现象。有些人虽然能力出众,但由于缺乏机会、平台或人际关系的支持,难以脱颖而出,最终陷入“鹤困鸡群”的困境。
因此,社会应更加重视对人才的识别与培养,创造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让每一个“鹤”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总结:
“鹤困鸡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环境与机遇时,既要保持自我价值的坚守,也要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舞台。只有当人才与环境相匹配时,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避免成为“困于鸡群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