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是指什么动物】“趾高气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脚趾高高翘起,气势高昂”,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走路时昂首挺胸、神气活现的模样。
虽然“趾高气扬”在日常使用中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但它的来源却与动物有关。成语“趾高气扬”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其君之戎,乘不合,君子之车,不以出。”后来演变成为“趾高气扬”,意指人因得意而傲慢自大。
那么,“趾高气扬”到底指的是什么动物呢?其实,这个成语并没有直接指向某一种具体的动物,而是通过动物的动作来比喻人的行为。在古代,人们观察到某些动物(如马、牛等)在得意或炫耀时,会表现出类似“趾高气扬”的姿态,因此用这一动作来形容人的骄傲情绪。
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趾高气扬 |
含义 | 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意象来源 | 动物动作(如马、牛等)的夸张表现 |
是否指具体动物 | 不指具体动物,是比喻人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自满、轻视他人时的状态 |
小结:
“趾高气扬”虽然是一个描述人的成语,但它源于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比喻。它提醒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得意忘形。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低调和谦逊,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