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固不服的意思是什么】“负固不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态度或行为。它源自古代文献,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以下将从释义、出处、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负固 | 指依仗险要地形或强大力量,不肯屈服。 |
不服 | 表示不顺从、不接受、不认输。 |
整体意思 | 指依仗自己所处的有利条件(如地势、实力等),拒绝服从或改变立场,表现出顽固不化的态度。 |
二、出处与来源
出处 | 内容 |
《后汉书·王符传》 | “夫贤者之治世也,能以天下为一家,而不以私利为重;若其负固不服,则虽有大功,亦不足取也。”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 “然其负固不服,终为乱首。” |
这些文献中,“负固不服”多用于形容某些人或势力在面对权威时表现出的顽固抵抗态度。
三、用法与语境
用法 | 示例 |
描述人物态度 | 他虽战败,但仍负固不服,不愿投降。 |
形容政治局势 | 地方势力负固不服,中央难以控制。 |
用于文学作品 | 古代小说中常用此词描写反叛者的性格。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负隅顽抗、顽固不化、拒不降服 |
反义词 | 俯首听命、甘心臣服、顺从妥协 |
五、使用建议
- 在正式写作中使用“负固不服”时,需注意上下文是否符合其古雅风格。
- 该成语较为书面化,适合用于历史、文学、政论等语境中。
- 避免在口语或现代轻松场合中使用,以免显得生硬或不合时宜。
六、总结
“负固不服”是一个带有历史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仍然坚持己见、不愿低头的人或势力。它不仅体现了个体的倔强,也反映了某种对抗性的态度。在理解和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以准确传达其深层含义。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依仗优势,不愿顺从或改变立场。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文献,如《后汉书》《三国志》等。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物态度或政治局势。 |
适用范围 | 历史、文学、政论等较正式的语境中。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负固不服”并非简单的“不服从”,而是带有一定复杂性和历史背景的表达方式。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在使用时更加得体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