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齐眉解释】“举案齐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梁鸿传》,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和睦相处的美德。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常被用于赞美夫妻之间的尊重与恩爱。
以下是对“举案齐眉”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资料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举案齐眉 |
拼音 | jǔ àn qí méi |
出处 | 《后汉书·梁鸿传》 |
释义 | 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恩爱有加,像对待宾客一样对待对方。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夫妻关系和谐、感情深厚。 |
近义词 | 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
反义词 | 妻离子散、形同陌路、冷战不和 |
二、典故来源
“举案齐眉”最早来源于东汉时期的一段故事。梁鸿是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妻子孟光则勤劳贤惠,二人感情深厚。每当梁鸿吃饭时,孟光都会将饭菜端到他面前,双手捧着托盘,与梁鸿的视线保持平齐,表示尊敬。这种行为被后人称为“举案齐眉”,成为夫妻相敬如宾的典范。
三、文化意义
方面 | 内容 |
文化内涵 | 强调夫妻间的平等与尊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描写夫妻恩爱或婚姻美满的情节。 |
教育意义 | 提倡夫妻间应互敬互爱,维护家庭和谐。 |
四、使用示例
- 例句1:他们结婚多年,依然举案齐眉,令人羡慕。
- 例句2:在现代社会,能像古人那样举案齐眉的夫妻已经不多了。
- 例句3:这段婚姻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两人始终保持着举案齐眉的态度。
五、总结
“举案齐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象征。它代表着夫妻之间应有的尊重与关爱,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婚姻关系的一种美好描绘。在当今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举案齐眉”所传达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通过了解“举案齐眉”的出处、含义及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层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其倡导的夫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