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修建红旗渠牺牲了多少人】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十年修筑的一条“人工天河”。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然而,在修建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修建红旗渠期间的牺牲人数,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工程概况以及具体数据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红旗渠修建背景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原名“引漳入林”,旨在将山西省平顺县的浊漳河水引入林县,解决当地长期干旱缺水的问题。1960年2月,林县县委决定发动全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历时近十年,于1969年基本竣工。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工程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山体开挖、隧道施工、桥梁建设等,施工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许多建设者在一线奋战中献出了生命。
二、修建过程中的牺牲情况
根据官方资料及地方志记载,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确实有人员伤亡,但具体数字因时间久远、记录不全等原因,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综合多方信息,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牺牲人数:约80人左右。
- 受伤人数:超过千人。
- 主要死亡原因:塌方、落石、滑坡、疾病、劳损等。
这些牺牲者大多为普通农民、民工和基层干部,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红旗渠的建成,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三、数据总结表
项目 | 数据说明 |
工程名称 | 红旗渠(引漳入林) |
建设时间 | 1960年2月 - 1969年 |
所在地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
牺牲人数 | 约80人 |
受伤人数 | 超过千人 |
主要死亡原因 | 塌方、落石、滑坡、疾病等 |
工程意义 | 解决干旱问题,改善民生 |
四、结语
红旗渠不仅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尽管修建过程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它所体现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要铭记那些为红旗渠奉献生命的英雄,更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红旗渠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了解、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