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全诗词】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这首词以沉郁悲壮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国耻的愤懑和收复河山的决心。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即“靖康之变”,发生在公元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导致北宋灭亡,成为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之一。
“臣子恨,何时灭”则表现了岳飞作为一位忠臣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不甘。整首词情感激昂,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爱国诗篇之一。
二、原文及解析
内容 | 解析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岳飞因国耻而愤怒,站在高处看雨停后的情景,情绪激荡。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抬头远望,仰天长叹,内心充满壮志豪情。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虽然立下战功,但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征战之路漫长,只有云和月相伴。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劝诫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将来只会后悔。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靖康之耻还未洗刷,臣子的仇恨什么时候才能消除?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想要驾着战车,攻破敌人的防线,收复失地。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必胜的信心。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期待有一天能重新整顿山河,回到朝廷报效国家。 |
三、历史背景简述
- 靖康之变:发生于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史称“靖康之耻”。此事件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成为了南宋人民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
- 岳飞:南宋著名将领,以“精忠报国”著称,曾多次北伐抗金,但最终被奸臣秦桧陷害,含冤而死,成为千古悲剧人物。
四、艺术特色
特点 | 说明 |
情感浓烈 | 全词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读来令人动容。 |
语言简练有力 | 用词精准,句式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 |
象征手法运用 | 如“胡虏”、“匈奴”等词,象征外敌,增强作品的战斗性。 |
激励人心 | 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后世将士的鼓舞与激励。 |
五、结语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表达,更代表了整个民族在国难当头时的共同心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