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原文及翻译】《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写蝉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赞美。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
一、
《蝉》全诗仅四句,但意境深远,借蝉的栖高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来象征诗人自身清高自持的品格。诗中“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的姿态和生活习性,“流响出疏桐”则表现了蝉声在树间回荡的景象。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更是点明主题,强调了真正的名声来自于自身的高洁,而非外力的助长。
整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人格修养的重视,也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垂緌饮清露 | 蝉垂下触须,吸饮清甜的露水 |
流响出疏桐 | 虫鸣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 |
居高声自远 | 飞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 |
非是藉秋风 | 并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 |
三、赏析要点
- 意象鲜明:诗中“垂緌”、“清露”、“疏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高雅、洁净的意境。
- 托物言志:借蝉之高洁,抒发诗人自身的情操与理想。
- 哲理深刻:后两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声誉源于内在品质,而非外在条件。
四、结语
《蝉》虽短,却蕴含深意,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诗。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注重内在修养,保持高洁的品格,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