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成语解释待价而沽成语是什么意思】“待价而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子罕》中的“子曰:‘吾与点也。’”后引申为比喻等待好的价钱出售,或等待有利的时机进行交易。在现代使用中,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更高的价值或更理想的条件才肯行动或出售。
一、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待价而沽 |
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出处 | 《论语·子罕》:“子曰:‘吾与点也。’”(后世引申) |
释义 | 等待高价出售;比喻等待合适的时机或条件再行动。 |
用法 | 多用于人或事物,表示不急于出手或行动,等待更好机会。 |
近义词 | 坐等良机、守株待兔、静候佳音 |
反义词 | 赤脚跳火坑、急功近利、仓促行事 |
例句 | 他目前并不急于出售公司,而是想等一个更好的价格再决定。 |
二、成语含义详解
“待价而沽”字面意思是“等待高价来卖”。最初出自古代的典故,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谨慎态度。比如,在商业中,有人不愿意低价抛售资产,而是希望等到市场行情好转后再卖出;在个人发展上,有些人不愿轻易接受低薪工作,而是期待找到更合适的机会。
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策略性,强调的是“等待”和“择机”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可能暗示着一种保守或犹豫的态度。
三、适用场景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商业投资 | 投资者不愿在低位抛售股票,希望等到高点再获利。 |
就业选择 | 求职者拒绝一份薪资较低的工作,等待更好的职位机会。 |
个人发展 | 一个人不急于换工作,而是等待更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岗位。 |
四、注意事项
- “待价而沽”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可能被误解为“过于挑剔”或“优柔寡断”。
-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
- 在正式场合中,建议搭配具体情境进行说明,以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待价而沽”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既要理性判断,也要把握时机,做到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