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是哪几年】“十一五”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实施的五年发展规划。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十一五”规划的时间范围和主要内容,以下是对该规划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十一五规划时间范围
“十一五”规划是指从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五年发展规划。它是在“十五”规划(2001-2005)之后制定的,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主要目标与
“十一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包括:
- 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5%以上;
- 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 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
- 民生改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区域协调: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三、十一五规划关键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别 | 主要内容 |
时间范围 | 2006年1月1日 - 2010年12月31日 |
经济发展目标 | GDP年均增长率7.5%以上;人均GDP达到约3500美元 |
节能减排目标 | 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
科技创新 | 建设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 |
教育发展 |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85% |
医疗保障 |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
农村发展 |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
区域协调 | 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 |
四、结语
“十一五”规划作为中国在21世纪初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后续的“十二五”“十三五”乃至“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促进了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十一五”规划的时间范围及其核心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