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步自封是什么意思】“故步自封”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固守旧有的方法、观念或习惯,不思进取,拒绝接受新事物或新思想。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表示一种保守、僵化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故步自封 |
拼音 | gù bù zì fēng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后,楚子伐郑,郑人惧,使子良往请成于楚,楚人弗许。郑人乃谋于司马子良曰:‘今吾君不能以礼让,而故步自封,是以失国。’” |
含义 | 固守旧有做法,不求进步,自我封闭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或组织的保守行为 |
近义词 |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
反义词 | 锐意进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
二、使用场景
1. 个人层面:一个人长期不学习新知识,拒绝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就可能被说成“故步自封”。
2. 企业或组织层面:如果一个公司只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进行创新和改革,也容易被视为“故步自封”。
3. 社会或文化层面:某些传统观念或习俗若长期不变,缺乏对现代文明的接纳,也可能被批评为“故步自封”。
三、成语故事(简要)
“故步自封”最早出自《左传》,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段历史。当时郑国的国君因为不懂得变通,坚持旧有的政策,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困境。后来人们用“故步自封”来形容那些不思进取、固守旧习的人。
四、现实意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故步自封”往往意味着落后与失败。无论是个人成长、企业发展还是国家进步,都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变化,才能保持竞争力。因此,避免“故步自封”,积极拥抱变化,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
五、总结
“故步自封”是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固守旧有模式,应勇于创新、不断进步。只有打破思维定式,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