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陔诗原文】《南陔》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歌,其内容多与家庭伦理、孝道有关,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亲情和家庭关系的重视。全诗以“南陔”为题,借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一、
《南陔》是一首表达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感激之情的诗。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如草木生长、山川秀丽,来比喻父母的恩情深厚,子女应常怀感恩之心,尽孝道。全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重视孝道的价值观。
二、原文及释义
原文 | 释义 |
南陔在野,言采其兰。 | 南边的田地里,有人采摘兰花。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纯真。 |
其叶萋萋,其华灼灼。 | 叶子茂盛,花朵鲜艳。描绘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 有一位美人,清秀美丽。可能指母亲或贤妻。 |
邀我乎堂,授我乎言。 | 邀请我进入厅堂,教给我话语。表现亲情与教导。 |
予美如何?美且都。 | 我的亲人多么美好,端庄而优雅。 |
父母先祖,胡然俾臧? | 父母祖先,为何如此善良?表达对家族美德的赞美。 |
三、诗歌特点
- 情感真挚: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 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如兰、叶、花)来寄托情感。
- 结构简练:语言朴实,句式整齐,便于传诵。
- 文化内涵深厚: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视。
四、总结
《南陔》作为《诗经》中的一篇,虽篇幅不长,但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是一首表达孝道与亲情的佳作。通过对“南陔”这一自然意象的运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家庭伦理融为一体,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谐与孝道精神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