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怀民亦未寝原文

2025-10-07 14:46:38

问题描述:

怀民亦未寝原文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7 14:46:38

怀民亦未寝原文】一、

“怀民亦未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段文字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中因无人共赏而独自前往承天寺寻找友人张怀民的情景。两人一同漫步庭院,欣赏月色,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二、原文解析与关键信息

项目 内容
出处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朝代 北宋
写作时间 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日
主题 月夜独游、友情、自然之美、人生感悟
核心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意象 月光、庭院、竹柏、水波
情感基调 宁静、淡泊、超然
文学特色 简洁凝练、情景交融、哲理深邃

三、延伸理解

“怀民亦未寝”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叙述,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内心孤独却并未沉沦,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他与张怀民虽同为“闲人”,却能在月夜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出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精神上的契合。

这篇文章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是苏轼散文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

四、结语

“怀民亦未寝”不仅是对一个夜晚的记录,更是对友情、自然与人生的一种深刻体悟。它提醒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偶尔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美好,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