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啊】“一泻千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势不可挡。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但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将从字面意义、引申义、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泻千里 |
拼音 | yī xiè qiān lǐ |
出处 | 《晋书·王敦传》:“大丈夫处世,当礌礌落落,如日月之明,不得如小人,为一泻千里之流。” |
字面意思 | 指水流急速奔腾,一泻而下,千里之外。 |
引申义 | 1. 形容事情发展迅速,势头强劲; 2. 用于描述情绪或行为失控; 3. 有时也用于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过于冗长、缺乏条理。 |
二、常见用法及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描述事物发展迅猛 | 他的创业项目一泻千里,短短几个月就扩展到了全国。 |
形容情绪失控 | 他听到坏消息后情绪一泻千里,当场哭了出来。 |
贬义用法(文章或表达) | 这篇文章写得一泻千里,让人读起来毫无头绪。 |
三、注意事项
- 褒贬色彩:根据语境不同,“一泻千里”可以是褒义(形容快速发展),也可以是贬义(形容表达混乱)。
-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事物、情绪、趋势等,较少用于人名或具体物品。
- 与类似成语的区别:
- “一往无前”:强调勇往直前,不惧困难;
- “势不可挡”:强调力量强大,无法阻挡;
- “一泻千里”更侧重于“速度”和“连续性”。
四、总结
“一泻千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意是形容水流奔腾、一泻千里,后来引申为形容事物发展迅速、情绪失控或表达混乱。在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褒贬含义,避免误用。了解其多层含义有助于在写作和口语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一泻千里”的含义和用法,帮助我们在实际交流中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