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颈待戮的意思解释】“引颈待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比喻主动接受惩罚或死亡,毫无反抗之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不公、压迫或无法逃脱的命运时,表现出一种无奈、顺从甚至绝望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引颈待戮 |
拼音 | yǐn jǐng dài lù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民皆引颈而望之。”后演变为“引颈待戮”。 |
释义 | 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比喻甘愿承受惩罚或死亡,没有反抗的意愿。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命运的顺从或对不公的无奈。 |
近义词 | 自投罗网、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
反义词 | 奋起反抗、奋发图强、积极抗争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1. 历史背景:在古代战争中,战败一方若无抵抗地等待被俘或处决,可称为“引颈待戮”。
2. 现代语境:在面对不公待遇或无法改变的处境时,某些人可能选择“引颈待戮”的态度。
3.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的悲壮或无奈心理,增强情感表达。
例句:
- 面对强权,他选择了引颈待戮,不愿再做无谓的挣扎。
-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许多无辜者只能引颈待戮,无力反抗。
三、成语的文化内涵
“引颈待戮”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成语,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对忠诚、服从和命运的看法。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忠君爱国”,即使面对不公,也应忍辱负重,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引颈待戮”的文化内涵。
同时,这一成语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一味顺从,而应思考如何争取公平与正义,避免陷入被动与绝望之中。
四、总结
“引颈待戮”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在面对不公或不可逆转的命运时的无奈与顺从。虽然其字面带有消极意味,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用于表现一种坚韧与牺牲精神。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文化的深层含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