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诗古诗和意思】《滕王阁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勃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对《滕王阁诗》的原文、翻译及
一、原文
滕王阁诗
滕王阁中吟古调,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数理。
宁守穷而自安,
不汲汲于富贵。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效陶朱之明哲,
慕范蠡之高风。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二、译文与
| 诗句 | 译文 | |
| 滕王阁中吟古调 | 在滕王阁中吟诵古老的曲调 | 描写在滕王阁中凭吊古迹的情景 |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秋水与天空融为一体 | 展现自然景色的辽阔与壮美 |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落日余晖与孤鸟一同飞翔 | 描绘黄昏时分的美丽画面 |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渔船在傍晚歌唱,声音传到鄱阳湖边 | 表现江边生活的宁静与悠远 |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雁群在寒冷中惊飞,声音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 表达季节变化与人生无常 |
|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 心情舒畅,兴致高涨 | 表现作者情绪高昂、思绪飞扬 |
| 爽籁发而清风生 | 清脆的乐声带来凉风 | 展现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 纤歌凝而白云遏 | 轻柔的歌声使白云停止流动 | 强调艺术的感染力 |
|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 睢园的竹林气势超过陶渊明的酒杯 | 表达对古人风骨的敬仰 |
|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 邺水的花光映照着临川的笔墨 | 彰显文采与才思 |
| 四美具,二难并 | 四种美好都具备,难得的人才同时出现 | 表达对理想环境的向往 |
|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 眺望天空,尽情游玩 | 表现闲适与自由的心情 |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限 | 表达对天地浩瀚的感悟 |
|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兴致尽后,悲伤随之而来,明白盛衰有定 | 表达人生无常、命运难测 |
|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向太阳下的长安望去,看见吴地的云间 | 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远方的憧憬 |
|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 地势极南,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遥远 | 展现地理的广阔与神秘 |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山川难以跨越,谁为迷失道路的人悲哀? | 表达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
|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浮萍相遇,都是异乡之人 | 表现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 怀念皇帝却无法相见,何时才能被召见? | 表达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
|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可叹啊!时运不顺,命运多舛 | 表达对人生遭遇的感叹 |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以封侯 | 举例说明贤才不得志的现象 |
|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贾谊被贬长沙,不是没有圣主;梁鸿流落海边,难道没有清明的时代? | 表达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 |
|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数理 | 依靠君子能见机行事,达人通晓道理 | 表达对智慧与觉悟的推崇 |
| 宁守穷而自安,不汲汲于富贵 | 宁愿贫穷而自得其乐,不急于追求富贵 | 表达淡泊名利的态度 |
|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北海虽然遥远,但可以乘风到达 | 表达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早晨已经过去,傍晚仍有机会 | 表达时不我待,及时努力 |
|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 孟子注重本真,史鱼坚守正直 | 表达对道德操守的赞美 |
| 效陶朱之明哲,慕范蠡之高风 | 效法陶朱公的智慧,仰慕范蠡的高风亮节 | 表达对贤人的敬仰 |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周公洗头时多次接待贤士,天下人心归附 | 表达对贤德治国的向往 |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愿将腰间的剑,直接斩杀楼兰敌人 | 表达保家卫国的壮志 |
三、总结
《滕王阁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王勃对人生、仕途、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起伏跌宕,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命运的感慨,体现了盛唐文人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