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柱之信怎么说】“抱柱之信”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坚守承诺、诚信不渝。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信”的高度重视。
一、成语释义
抱柱之信:出自《庄子·盗跖》篇,讲述的是尾生与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至,洪水来袭,尾生不愿失约,抱着桥柱不肯离去,最终被淹死。后人用“抱柱之信”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信守诺言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品德。
二、成语来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庄子·盗跖》 |
| 故事背景 | 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下相见,女子未到,尾生因守信而被淹死 |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重信守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诚信和坚定信念 |
三、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如“他为人正直,有抱柱之信。”
- 作宾语:如“他的行为展现了抱柱之信的精神。”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守信、诚信、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
| 反义词 | 背信、失信、忘恩负义、出尔反尔 |
五、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抱柱之信”虽然不再强调“以命相守”,但其精神依然值得推崇。它提醒我们:
- 诚信是立身之本;
- 承诺一旦做出,就要努力去实现;
- 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仍能坚持原则。
六、总结
“抱柱之信”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信,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行动中的坚持。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践行。
关键词:抱柱之信、诚信、承诺、庄子、古代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