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扑热息痛(Paracetamol),又名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和退烧。因其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少,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临床治疗中。以下是关于扑热息痛的简要总结与相关信息整理。
一、基本介绍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扑热息痛 |
英文名称 | Paracetamol |
药物类别 | 解热镇痛药 |
用途 | 缓解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
常见剂型 | 片剂、胶囊、糖浆、栓剂等 |
作用机制 |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缓解疼痛 |
二、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说明 |
用量控制 | 避免过量,成人每日不超过4克,儿童按体重计算 |
禁忌人群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不良反应 | 常见为胃肠道不适,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 |
饮酒禁忌 | 服用期间避免饮酒,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
药物相互作用 | 与抗凝血药、某些抗生素合用时需谨慎 |
三、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 | 回答 |
扑热息痛能治感冒吗? | 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但不能治疗感冒本身 |
是否可以长期服用? | 不建议长期服用,易导致肝肾损伤 |
儿童能吃吗? | 可以,但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
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有什么区别? | 扑热息痛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布洛芬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 |
服药后多久起效? | 通常30-60分钟内起效 |
四、总结
扑热息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物,适用于多种常见症状的缓解。然而,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特殊人群和长期使用者,更应遵循医嘱,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发健康风险。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其基本知识和使用规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并保障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