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原句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而“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则是后人对这首诗意境的提炼与引用,表达了在明月高悬之时,虽彼此相望却无法互通音讯,只能寄托情思于月光,希望它能将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一句充满情感与诗意的句子,体现了古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它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仰望明月,心中满是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但因距离遥远,无法直接传达心声,只能寄情于月光,希望它能承载自己的情感,抵达对方身边。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思念与期盼始终是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张九龄《望月怀远》(后人引用) |
原句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现用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意境 | 表达相隔千里、无法相见的思念之情 |
情感 | 深切、真挚、含蓄 |
修辞手法 | 借景抒情、象征、拟人 |
适用场景 | 表达离别、思念、爱情、亲情等情感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象征意义,如团圆、思念、永恒等 |
现代应用 | 可用于文学创作、情感表达、节日祝福等 |
通过这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浪漫情怀,也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共鸣。无论是身处异地的朋友、家人,还是恋人,一句“愿逐月华流照君”,都能成为心灵之间最温柔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