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古诗】《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夜泊江上、仰望峨眉山月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孤寂之情。这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清新自然,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
《峨眉山月歌》全文如下: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夜峨眉山上的月亮、江水的倒影以及诗人从清溪出发前往三峡的旅程,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或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思君不见”一句,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二、诗歌解析与特点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诗体 | 五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诗人离开蜀地,途经峨眉山,夜泊江上时所作 |
主要意象 | 峨眉山月、江水、清溪、三峡、渝州 |
情感基调 | 孤寂、思乡、离愁 |
艺术特色 | 意境空灵,语言简练,情景交融 |
三、诗歌赏析要点
1. 自然意象的运用:诗中“峨眉山月”、“平羌江水”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
2.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从“半轮秋”到“夜发清溪”,再到“下渝州”,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行进过程。
3. 情感的含蓄表达:“思君不见”虽未直接点明思念对象,但情感深沉,耐人寻味。
4. 语言风格: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的“清水出芙蓉”的风格。
四、结语
《峨眉山月歌》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文化传承方面,这首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