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啥意思】“求仁得仁”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后来在一些典籍中演变为“求仁得仁”,用来形容一个人追求仁德,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个成语常用于赞扬那些坚持道德、追求高尚人格的人,表示他们不仅有理想,而且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内心的满足与和谐。
一、
“求仁得仁”字面意思是“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了仁德”。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始终坚守仁爱、道德的原则,并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圆满和外在的成就。这一成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心怀善念、行为正直的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仁”的重视。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求仁得仁 |
| 出处 | 《论语·述而》(后世演变) |
| 字面意思 | 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了仁德 |
| 含义 | 形容人坚持仁爱之道,最终实现理想与内心满足 |
| 使用场景 | 赞扬品德高尚、追求道德修养的人 |
| 延伸意义 | 强调道德修养与人生目标的一致性 |
| 类似成语 | 修齐治平、仁至义尽、德才兼备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教育、个人成长等领域,鼓励人们坚持善良与正直 |
三、延伸理解
“求仁得仁”不仅是对个人道德追求的肯定,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即一个人不仅要心中有仁,还要在行动中体现仁,最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成功。
在现代社会,“求仁得仁”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压力时,仍应坚守本心,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