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杜甫的《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及诗歌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1. 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内战,始于公元755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持续近八年,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目睹了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
2. 创作时间与地点:
《春望》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当时杜甫被困于长安(今西安),正值战乱之中。他亲眼看到昔日繁华的都城因战乱而满目疮痍,内心充满悲愤与无奈。
3. 创作动机:
杜甫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春望》正是他在这种情绪下写下的作品,既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对未来的呼唤。
4. 诗歌
全诗描绘了春天本应生机勃勃的景象,却因战乱而显得凄凉冷清。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歌名称 | 《春望》 |
作者 | 杜甫 |
创作时间 |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
创作地点 | 长安(今西安) |
历史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
创作动机 |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
诗歌主题 | 春天的景象与战乱后的凄凉对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
代表诗句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诗歌风格 | 沉郁顿挫,情感真挚,语言凝练 |
诗歌影响 | 成为杜甫代表作之一,体现其现实主义精神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春望》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反映时代苦难、寄托诗人情怀的佳作。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