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五种模式】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在企业融资和资金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它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实现对整个链条的高效资金支持。目前,常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供应链结构和企业需求。
一、应收账款融资
定义:核心企业(如大型制造商或零售商)将自身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销售方在账期较长的情况下,希望提前获得资金回笼。
适用对象:供应商、经销商等下游企业。
优势:融资门槛低,操作简便。
风险点: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若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融资可能受阻。
二、预付账款融资
定义:买方(通常是核心企业)向供应商支付部分货款,以获取货物的优先权,并将这部分预付款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融资。
适用对象:采购方、核心企业。
优势:有助于稳定供应链关系,降低采购风险。
风险点:需确保后续能按时收货并完成交易,否则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三、存货质押融资
定义:企业以其库存商品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该模式常用于制造业、批发零售等行业。
适用对象:拥有大量库存的企业,如制造企业、仓储公司等。
优势:盘活库存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
风险点:需定期评估质押物价值,防止贬值风险。
四、订单融资
定义:企业在获得订单后,凭借订单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用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等环节。
适用对象:中小企业、外贸企业。
优势:解决“有订单无资金”的难题,提升接单能力。
风险点:需确保订单真实有效,避免虚假订单风险。
五、保理业务
定义:卖方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如银行或专业保理公司),由保理商提供融资、账务管理和催收服务。
适用对象:贸易型企业、中小企业。
优势:减轻企业财务压力,提升现金流效率。
风险点:保理费用较高,且需承担一定的坏账风险。
五种模式对比表
| 模式名称 | 定义说明 | 适用对象 | 优势 | 风险点 |
| 应收账款融资 | 核心企业将应收账款作为抵押融资 | 供应商、经销商 | 融资门槛低,操作简便 | 依赖核心企业信用 |
| 预付账款融资 | 买方支付部分货款获取融资 | 核心企业、采购方 | 稳定供应链关系,降低采购风险 | 需确保后续收货与交易完成 |
| 存货质押融资 | 企业用库存商品作为抵押物融资 | 制造企业、仓储公司 | 盘活库存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 | 需定期评估质押物价值 |
| 订单融资 | 凭借订单合同申请融资 | 中小企业、外贸企业 | 解决“有订单无资金”问题 | 需确保订单真实性 |
| 保理业务 | 卖方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 | 贸易型企业、中小企业 | 提升现金流效率,减轻财务压力 | 保理费用高,存在坏账风险 |
综上所述,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和业务场景。企业在选择时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供应链结构以及融资需求,合理匹配适合的融资方式,从而实现资金链的高效运转与风险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