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屡试不爽”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挺常见的,但很多人在使用时却未必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尤其是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如果用错了,可能会闹出笑话。
“屡试不爽”出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多次尝试都没有差错”。其中,“屡”是“多次”的意思;“试”是“尝试、试验”;“不爽”则是“没有差错、没有失误”的意思。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多次尝试,结果都很好,没有出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你发现某个方法特别有效,每次用都成功,就可以说“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的语义偏向正面,强调的是“有效、可靠”,而不是“失败”。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屡试不爽”是“屡次失败”的意思,这其实是误解。这种错误可能源于对“爽”字的误读。“爽”在这里不是“舒服、痛快”的意思,而是“差错、失误”的反义词。
在现代汉语中,“屡试不爽”常用于描述某种方法、策略或经验被反复验证后仍然有效,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比如:
- “他提出的方案屡试不爽,公司一直沿用至今。”
- “这个偏方我用了好几次,屡试不爽,效果确实不错。”
总之,“屡试不爽”是一个褒义词,强调的是“多次尝试均无差错”,适用于各种需要强调“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场合。了解它的正确含义,有助于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