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启示】一、
《孔子观于周庙》是《礼记·曲礼》中的一篇短文,记载了孔子在参观周朝宗庙时看到一些器物上的铭文,并由此引发的思考。文中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揭示了“慎独”、“敬德”、“戒骄戒躁”等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强调了人在无人监督之时也应保持谨慎,时刻反省自身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对古代礼仪制度的尊重与学习态度。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 | 翻译 |
孔子观于周庙,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 孔子参观周朝的宗庙,看到一个铜人,嘴巴被封住,背后刻着铭文:“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容易失败;不要多做事,多做事容易招祸。” |
孔子顾谓弟子曰:“夫子之言,不可不勉也!” |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这些话,不能不勉励自己啊!” |
启示点 | 内容解析 |
慎言慎行 | 孔子看到“三缄其口”的铜人,强调言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谨言慎行,避免因多言而招致灾祸。 |
戒骄戒躁 | “骄奢必亡”警示人们不可因一时的成就而自满,否则终将失败。 |
自我反省 | 孔子以身作则,注重内在修养,强调在无人监督时也要保持自律。 |
敬重传统 | 孔子参观周庙并从中学习,体现出他对古代礼仪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
四、结语
《孔子观于周庙》虽为一篇简短的文字,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提醒,也是对社会风气的警醒。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我们更应铭记孔子的教诲,做到“慎独”、“敬德”,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提升,做一个有德之人。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哲学思想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欢迎继续交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