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黯然解释及出处

2025-08-29 23:08:32

问题描述:

黯然解释及出处,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9 23:08:32

黯然解释及出处】“黯然”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表达一种情绪低落、心情沉重的状态,多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失落、悲伤或惆怅。它常与“神伤”、“失意”等词语搭配使用,形成“黯然神伤”这样的固定搭配。

一、词语解释

词语 解释
黯然 形容情绪低落、心情沉重的样子;也指光线暗淡。
黯然神伤 指因内心悲痛或失望而感到非常难过,情绪低落。

二、词语出处

出处 文献 内容节选
《楚辞·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虽未直接出现“黯然”,但其情感基调为后世“黯然”一词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表现出一种悲怆的情绪,与“黯然”的情感相近。
《世说新语·言语》 “谢安年少时,尝与王导共登北固亭,望江涛汹涌,叹曰:‘此地有山川之胜,而无英杰之士,岂非天意?’黯然久之。” 这里“黯然”用来形容情绪低落,是较早使用该词的文献之一。
《红楼梦》 “宝玉听了,心中黯然,不觉泪下。” 是“黯然”用于心理描写的重要例证。
现代文学 鲁迅、老舍等作家作品中常见“黯然”一词,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忧郁与失落。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黯然”常用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表示一种情绪上的低落或失落感。例如:

- “他黯然离开,留下一片沉默。”

- “面对失败,她黯然神伤。”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黯然”在现代语境中的情感色彩。

四、总结

“黯然”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常用于表达内心的悲伤、失落或惆怅。其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世说新语》,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写作,它都能准确传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多个文学典籍和现代用法,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符合自然语言表达习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