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的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著名文章,作者孟子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阐述了“义”与“利”的关系,强调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应以道义为重,而非仅追求物质利益。本文不仅语言精炼、逻辑严密,而且思想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
《鱼我所欲也》的核心思想在于探讨“生”与“义”的关系。孟子认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人应当选择“义”,而不是苟且偷生。他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道德操守的高度重视。
文章通过类比和推理,说明人应该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尤其在面对诱惑或威胁时,更应坚守内心的正义。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全生命,但有的人却不去使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避免灾祸,但有的人却不去做。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因此,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有些事情比死亡更让人厌恶。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志,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
三、思想价值
《鱼我所欲也》不仅是对个人道德选择的思考,更是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孟子主张人们在面对利益与道德冲突时,应以“义”为先,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修养与责任担当。
四、结语
《鱼我所欲也》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它不仅展现了孟子的思想深度,也为后人提供了在复杂世界中如何做出正确选择的智慧启示。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