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一位永恒的范仲淹】“把栏杆拍遍”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句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孤独。而将这一意境用于描述范仲淹,则是一种对这位北宋名臣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
范仲淹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士大夫。他的文章、政论、诗词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尽管他身处封建官僚体系之中,却始终保持着独立人格与理想追求。
将“把栏杆拍遍”与范仲淹联系起来,是对他内心世界的一种解读——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对理想的坚持;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悲壮而坚定的精神姿态。这种精神,正是他“永恒”的原因所在。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把栏杆拍遍 一位永恒的范仲淹 |
出处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原文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用法 | 用于形容范仲淹内心的孤寂与抱负 |
范仲淹身份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
核心精神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人生经历 | 屡遭贬谪,仍坚守理想 |
文学成就 | 《岳阳楼记》等传世之作 |
精神象征 | 悲壮、坚定、超越时代的人文情怀 |
永恒意义 | 代表士大夫精神的典范,影响深远 |
结语:
“把栏杆拍遍”不仅是辛弃疾的无奈,更是范仲淹精神的写照。他虽身处乱世,却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人生。这种精神穿越千年,依然激励着后人。范仲淹之所以“永恒”,是因为他代表着一种永不磨灭的理想主义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