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在成语中的含义】“屈”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尤其在成语中,“屈”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情感色彩和语义内涵。它既可以表示“弯曲、屈服”,也可以引申为“委屈、受辱”等意思。本文将从“屈”在成语中的常见含义出发,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典型用法。
一、
“屈”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一种被动的状态或情感,如“屈服”、“委屈”、“屈才”等。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体现了汉语文化中对人格、尊严、才能等方面的重视。在使用上,“屈”常与“服”、“身”、“志”等字搭配,形成固定搭配,增强表达的力度。
此外,“屈”在一些成语中还带有贬义色彩,如“屈尊降贵”,表示地位高的人降低身份,这种用法多用于讽刺或批评。而在另一些成语中,“屈”则更多是中性或略带褒义,如“屈才”,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未被重用。
总体来看,“屈”在成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表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也传达了社会价值观念。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解释 | 词性 | 情感色彩 | 说明 |
屈服 | 低头认输,放弃抵抗 | 动词 | 中性/贬义 | 表示被迫顺从,常含无奈情绪 |
屈身 | 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 动词 | 中性 | 多用于描述高位者主动降低姿态 |
屈才 | 有才能却未被重用 | 名词 | 褒义 | 表达对人才浪费的惋惜 |
屈志 | 忍受压抑,不展抱负 | 动词 | 贬义 | 强调内心的压抑与不满 |
屈尊降贵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份 | 动词 | 贬义 | 多用于讽刺,强调身份不对等 |
屈指可数 | 数量很少,可以扳手指计算 | 形容词 | 中性 | 表示数量极少,常用于客观描述 |
屈打成招 | 用刑逼供,强使无辜者认罪 | 动词 | 贬义 | 揭露司法不公或暴力手段 |
屈节辱命 | 放弃气节,辜负使命 | 动词 | 贬义 | 强调违背原则与责任 |
三、结语
“屈”在成语中的意义多样,既有对个人处境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理解“屈”在不同成语中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汉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华文化中关于尊严、才能、道德等价值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