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铜镜的称谓叫什么】铜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活用品和文化象征,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人对铜镜的称呼多种多样,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也体现了社会阶层、地域差异以及语言演变的特点。本文将总结古人对铜镜的不同称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古人对铜镜的称谓总结
1. 镜
“镜”是最常见的称谓,泛指所有用于照面的器具,包括铜镜、铜镜以外的材质如玉镜、银镜等。《说文解字》中解释“镜,鉴也”,意为可以照见人面的器具。
2. 鉴
“鉴”是“镜”的古称,常用于先秦时期,后逐渐被“镜”所取代。《诗经·大雅·抑》中有“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岂弟君子,莫不令仪。”其中“鉴”即指镜子。
3. 铜镜
明确指出材质为铜的镜子,常见于汉代以后的文献中。如《后汉书·王符传》中提到“铜镜照形”。
4. 明镜
强调镜子的明亮与清晰,多用于文学作品或诗词中,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 照镜
指照面用的镜子,侧重使用功能。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照镜自知颜貌改。”
6. 宝镜
多用于赞美或神话传说中,表示珍贵、神奇的镜子。如《太平广记》中记载“宝镜照妖”。
7. 铜台
在某些地区或文献中,“铜台”也用来指铜镜,可能与镜面光滑如台有关。
8. 铜匣
有时也用来形容铜镜的容器,但并非直接指镜子本身。
9. 金镜
古人有时以“金”代指贵重物品,因此“金镜”也可指铜镜,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10. 镜台
指放置镜子的台子,而非镜子本身,但有时也被误认为是镜子的别称。
二、古人对铜镜的称谓对照表
称谓 | 含义说明 | 出现时期 | 文献出处 |
镜 | 泛指照面器具 | 先秦至现代 | 《说文解字》 |
鉴 | 镜的古称,强调照物功能 | 先秦 | 《诗经》 |
铜镜 | 明确材质为铜的镜子 | 汉代以后 | 《后汉书》 |
明镜 | 强调镜子的明亮清晰 | 唐代及以后 | 李白《静夜思》 |
照镜 | 强调照面功能 | 唐代 | 白居易诗 |
宝镜 | 贵重、神奇的镜子 | 唐宋以后 | 《太平广记》 |
铜台 | 有时指铜镜 | 某些地方文献 | 地方志或民间说法 |
铜匣 | 镜子的容器,非镜本体 | 古代部分文献 | 个别典籍 |
金镜 | 贵重镜子的代称 | 唐宋文学 | 诗词常用 |
镜台 | 放置镜子的台子 | 古代建筑相关 | 诗词或笔记 |
三、结语
古人对铜镜的称谓丰富多样,既有实用性的描述,也有文学化的表达。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镜子的认知和使用方式,也体现了汉语词汇的演变过程。了解这些称谓,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与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