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记趣原文翻译】《闲情记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浮生六记》中的一篇,内容主要记录了作者日常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与生活感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
一、
《闲情记趣》通过作者回忆童年及成年后的种种生活片段,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文中描写了与家人共处的温馨时光、游玩自然的乐趣、以及对日常小事的欣赏。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在作者笔下却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淡泊、从容的态度。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我回忆小时候,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看得非常清楚。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看到微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 夏天的蚊子声音像打雷一样,我私下里想象它们是群鹤在空中飞舞。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心里这么想,那成千上万的蚊子果然就像鹤一样。 |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喷上烟,让它们冲着烟飞舞鸣叫,当作青云白鹤来看。 |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 我常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台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身体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凸起的土块当作山丘,凹陷的地方当作山谷。 |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在里面神游,感到非常自在满足。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 有一天,看到两只小虫在草中争斗,看得正入迷,忽然有一个巨大的东西,把山都拔起、把树都推倒过来,原来是只癞蛤蟆。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它舌头一伸,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了。 |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我年纪还小,正在出神,不禁惊叫起来;等我定了神,抓住那只蛤蟆,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
三、结语
《闲情记趣》虽然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细微之处,只要用心去感受,便能发现无限乐趣。这种“闲情”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心灵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