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是什么意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一泻千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势头猛烈,或水流奔腾不息。然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人对其理解并不准确。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泻千里 |
拼音 | yī xiè qiān lǐ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势若决堤之水,一泻千里。” |
字面意思 | 一:表示“一下子”;泻:指倾泻;千里:形容距离极远。字面意思是“一下子倾泻出千里之外”。 |
实际含义 | 形容事情发展非常迅速,势头强大,不可阻挡;也可形容水流奔腾不绝。 |
二、成语的正确用法与常见误解
1. 正确用法
- 形容水流:如“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
- 形容事物发展:如“他的事业一泻千里,迅速崛起。”
2. 常见误解
- 有人误以为“一泻千里”是贬义词,其实它更偏向中性或褒义,强调的是速度和力量。
- 也有误将其理解为“一落千丈”,即从高处跌落,这其实是另一个成语“一落千丈”的意思。
三、与其他类似成语的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一泻千里”的区别 |
一落千丈 | 比喻地位、声誉等突然下降 | 强调“下跌”,与“一泻千里”的“上升”相反 |
一飞冲天 | 比喻迅速成功或成名 | 更侧重“成功”而非“速度” |
飞流直下 | 多用于描写瀑布或水流急速下落 | 偏向自然景象,较少用于比喻事物发展 |
四、总结
“一泻千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意是指水流奔腾不息、势不可挡,后引申为事物发展迅速、势头强劲。在使用时要注意它的褒义色彩,避免与“一落千丈”混淆。了解其来源和正确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结语:
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一泻千里”虽简单,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深入理解其含义,才能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