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名词解释 (1)气 血屏障:?(2)膀胱三角:】在人体解剖学中,许多专业术语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意义。以下是对两个重要概念的总结与解析,便于理解其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
一、气 血屏障
定义:
气血屏障(Air-blood barrier)是肺部气体交换的重要结构,位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扩散的主要场所。
组成结构:
1. 肺泡上皮细胞(I型肺泡细胞)
2. 肺泡基底膜
3.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功能:
- 实现气体交换的关键通道
- 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允许O₂和CO₂自由通过,但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血液
临床意义:
- 在肺水肿、肺炎等疾病中,该屏障受损可能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引发缺氧
- 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膀胱三角
定义: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是膀胱内一个特殊的区域,位于膀胱底部,是尿液排出时的重要部位。
解剖位置:
- 位于膀胱内面,由输尿管口、尿道内口和两处输尿管间嵴构成
- 形状呈三角形,表面光滑,无皱襞
功能:
- 参与尿液的储存与排泄
- 对尿液流动起引导作用
临床意义:
- 是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等疾病的常见发生部位
- 在膀胱镜检查中是重要的观察区域
二、总结表格
名称 | 定义 | 组成结构 | 功能 | 临床意义 |
气血屏障 |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构 | 肺泡上皮、基底膜、毛细血管内皮 | 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 损伤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
膀胱三角 | 膀胱底部的三角形区域 | 输尿管口、尿道内口、输尿管间嵴 | 引导尿液流动,参与排尿过程 | 易发感染、肿瘤、结石等疾病 |
以上内容为基于解剖学原理的总结,旨在帮助学习者更清晰地理解相关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