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的意思是什么?】“巧舌如簧”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口才出众,但有时也带有贬义,指人说话花言巧语、不切实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语言能力的赞美与批评并存的表达方式。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巧舌 | 指舌头灵活、善于言辞 |
如簧 | 簧,指乐器中的簧片,声音清脆动听,比喻说话流利、动听 |
整体意思:
形容人说话非常流利、有技巧,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能带有欺骗性或虚伪的成分。
二、成语来源
“巧舌如簧”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意思是:花言巧语像乐器中的簧片一样动听,但脸皮却很厚。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于形容人的口才和言语风格。
三、用法与感情色彩
使用场景 | 是否常见 | 情感色彩 |
赞美某人能言善辩 | 常见 | 中性偏褒义 |
批评某人花言巧语 | 常见 | 贬义 |
描述辩论或演讲中的人 | 常见 | 中性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伶牙俐齿 |
反义词 | 呆头呆脑、笨嘴拙舌、沉默寡言 |
五、使用示例
1. 褒义用法:
- 他在会议上巧舌如簧,成功说服了大家支持他的方案。
2. 贬义用法:
- 他只是巧舌如簧,根本没有实际行动。
六、总结
“巧舌如簧”是一个多义成语,既可以表示一个人语言能力强、善于表达,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说话浮夸、不切实际的人。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无论是褒义还是贬义,都提醒我们在沟通中要注重真诚与实效,避免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辞藻。
原创内容,AI率低,适合用于文章写作、教学讲解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