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绵不绝是什么意思】“延绵不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连续不断、持续不断的状态。它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观、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强调的是一种持久、延续、不断发展的状态。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延绵 | 延续不断 | 《汉书·地理志》 | 多用于形容山川、道路等 |
不绝 | 没有停止 | 《诗经·小雅》 | 表示持续不断的状态 |
延绵不绝 | 连续不断、没有中断 | 现代汉语常用 | 描述事物持续不断的状态 |
二、常见用法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解释 |
自然景观 | 长江延绵不绝,奔流不息。 | 形容河流连续不断,气势磅礴 |
文化传承 | 中华文明延绵不绝,源远流长。 | 强调文化的持续性和生命力 |
历史发展 | 古代丝绸之路延绵不绝,沟通东西方。 | 表示历史上的交流和影响持续不断 |
情感表达 | 他的思念延绵不绝,久久不能平复。 | 用于表达情感的持续和深刻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说明 |
近义词 | 绵延不绝、连绵不断、源源不绝 | 表达类似“持续不断”的含义 |
反义词 | 截断、中断、终止 | 表示突然停止或结束 |
四、使用建议
1.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尤其在描写自然、历史、文化时较为常见。
2. 注意语境搭配:需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搭配,如“延绵不绝的山脉”、“延绵不绝的文化传统”。
3.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该词表达力强,但若频繁使用,可能显得重复或生硬。
五、总结
“延绵不绝”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来描述事物持续不断、不断延续的状态。无论是自然景象、文化传承还是情感表达,都能很好地传达出一种连贯、持久的感觉。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